印象中, 母亲是个很会计划的人。每年的新日历本一到她手里,她便会在上面依次做上记号。孩子们的生日自不必说, 还有长辈们的生(祭)日、二十四节气、大小节日, 她都会一一做上记号。重要的, 就在日期下面画一个圆圈; 次之, 则在下面打一个小三角; 再次之, 则用一条横线标记。我的生日在母亲的日历本上就是一个圆圈。但有一次我却忽然发现, 有一个日期被母亲用另外的一种符号标记着, 那个符号也是一个圆圈, 不同的是, 那个圆圈是实心的。我翻遍整本日历, 也没有发现与之相同的标记, 连春节都只是一个空心圆圈。那个日期代表的是一个节日— — 重阳节。我拿着日历本好奇地问母亲,“ 为什么重阳节的标记和其他的都不一样? 是实心的? ” 母亲说,“ 那表示非常重要。” 我更疑惑:“ 重阳节有什么重要的? 难道比春节、中秋节还重要? ” 母亲笑了笑说, “ 你知道吗? 重阳节既叫登高节, 又叫老人节, 是老年人的节日。春节和中秋节大家都要过,不用标记也记得。重阳节却很容易被忽略,所以我就做了重点标记。”我这才意识到,难怪每年的重阳节,母亲都会让父亲把姥姥、姥爷接来家里,一家人聚在一起大吃一顿。原来是母亲在给他们过节呢! 后来, 姥爷和爷爷相继去世了。姥姥也因为年老体衰, 走不动路了, 母亲就先在家里安顿好奶奶, 然后带着礼物和儿女们回去“ 慰问” 姥姥。姥姥家离得不远, 只隔着几座山。虽不远, 但走起来却得花上两三个小时。母亲像赶羊羔一样赶着我和弟弟, 看见我们大汗淋漓了也不肯让我们停下来稍作休息。弟弟累得走不动了, 母亲就背着他, 继续前进。
翻过最后一座山,远远地就看见姥姥拄着拐杖站在路边朝着我们的方向张望。母亲站在山梁上,将手捂成喇叭状,朝姥姥大声地喊一声,“ 妈⋯ ⋯ ”山村里顿时热闹起来,有几户人家出来接应:“ 哟,快来看,二姑娘又回来看妈啦!”母亲一一与沿途的乡亲们打着招呼。那天我们一般是不回去的。晚上, 母亲会和奶奶挤在一张床上,母女俩躺在被子里说话, 可以一直说到山谷里传来第一声鸡鸣。
来源:
|